查看原文
其他

要“团结”,不要“结团”

团结是干事创业的基础,也是一个班子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。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:“团结就是力量,团结才能胜利。”
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“团结”的重要性,指出:“懂团结是真聪明,会团结是真本领。团结出凝聚力,出战斗力,出新的生产力,也出干部。”
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,懂团结、会团结,加强团结、增强团结功效、提高班子战斗力,是新征程上每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。

团结关乎政治生态问题。团结不是“等同”,如果把团结认为是一个声音、一种意见聚在一起,那是“结团”,不是团结。在官场团团伙伙的背后,必定是狼狈为奸,腐败也随之相伴。

有的领导干部在看待权与利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,导致扭曲对团结的认知。

有的热衷于划“责任田”,把分管领域当成“私人领地”来“招兵买马”;有的貌合神离,拉帮结伙相互拆台,有些单位领导干部不把同志当搭档,反把队友当对手,一遇到问题“你堵我的象眼、我就别你的马腿”;有的只想着攀附个人而不对组织负责,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,总讲究想要晋升顺畅就要站好队、跟对人;等等。如此破坏团结的行为败坏了单位风气,对单位建设发展造成负面影响。

走好团结路,需锻造一份“理想信念”。班子的团结和谐,应是建立在班子成员理想信念一致基础上的思想和谐。

古人云,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实践证明,“道”一致了,方向一致了,就容易想到一块,甚至不谋而合,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,所有“小的”个体聚集到一起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汇成磅礴之力,推动一个团体、社会、国家破浪前行。

这种强大的凝聚力、向心力来源于理想信念。信念坚定了,就会凡事出于公心,就会把强军事业放在第一位,就会时刻以部队建设发展大局为重,就不会因为小事小节、小利小惠而勾心斗角、你争我抢,就不会出现不利于团结或干扰团结的因素。

因此,真正的团结是“和合”。工作岗位分工不同,责任承担也不同,“英雄所见”未必都“略同”,但团结可以把每个人的看法综合在一起,做到“齐之以味,济其不及,以泄其过”,如各种原料以一定的比例相互调和烹出美味佳肴,令每个人都因此看问题更全面、更深透,也更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。

走好团结路,需培塑一种“前看思维”。维护团结稳定的精神因素往往还得益于“向前看”的思维方式。邓小平强调要团结一致向前看。“向前看”也就是把眼光放长远,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,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思维方式。

在维护和加强班子团结中,党员领导干部一旦具备“前看思维”,就会养成不拘泥于当下磕磕绊绊、不纠结于眼前是是非非的习惯,遇到矛盾因素,用全局的眼光和长远的思维来看待,跳出具体事物,从而进一步形成全面整体系统的认识,拥有比别人看得深、看得远、看得准的眼界,意识到有些矛盾问题现在看来是绕不开、躲不过的坎,但往长远了看可能真算不得是什么大问题,从而心无旁骛地走下去。

走好团结路,需掌握一把“锐利武器”。正如恩格斯所说: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,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。批评就像一把锋利的“尖刀”,可以剔除一切影响团结、损害团结的不利因素,领导干部想带领好队伍,实现真团结,就必须懂得“真批评”。

当前这个“利器”很多时候变成了“钝器”,有的是“伪批评”,表面上是相互批评讲缺点,实际上拐着弯兜售优点;有的是“劣批评”,打着增进团结的幌子,为了个人的利益相互打压、相互拆台;还有的是“亚批评”,质量差、格调低,避重就轻不进行思想交锋。

对此,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处理好“火药味”与“人情味”的关系,本着对他人负责关心关爱的角度出发,勇于直指问题;也要处理好“火辣辣”与“亮堂堂”的关系,批评时要让人脸上“火辣辣”,心里“亮堂堂”,要让人服气,不随意上纲上线;还要处理好“修修刺”与“鼓鼓劲”的关系,正确认识批评是为了更好的团结,从帮助提醒的角度出发,而不是贬低人、打击人、嘲弄人,提高团结质量,使班子更有战斗力。

作者:王祖来


文章来源:《学习时报》2022年11月21日,原标题“团结出战斗力”,有删减;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“前线理论圈”

责任编辑:刘卫东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更多精彩视频

请关注我们

欢迎投稿,转发分享
投稿邮箱:qianxianwang@126.com

推荐阅读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